新闻中心News
天博app泸州特产小吃不只有猪儿粑和白糕五香糕也曾经风靡川南
各位,地方人文博主经常分享一些美食,容易被认为是一位好吃、馋嘴的人。其实,在地方人文领域里面,本地美食是不可分割和不能忽视的一部分。 不过在吃的方面,泸州一边有人感叹这是一座美食城市,一边又有人抱怨泸州的美食乏善可陈,虽然没有人说泸州是美食荒漠,但让一部分泸州人给你推荐美食,他们又犯难,继而开始抱怨。 这样不好,江阳沽酒客一直想打破这种不和谐的局面,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被忽视,又没多少人去专注研究和发布这些内容。 像我这样孜孜不倦的,真是凤毛麟角,这倒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,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,有的东西做独家自然好,但是有的东西,尤其是地方人文这块,需要越多人关注,才越有生命力。 所以,即便只有我个人在坚持写,能有大众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可以的。今天我们又来说一个泸州的特产小吃。一谈到这个,有人又要跳出来说,天博下载不就是猪儿粑、白糕、黄粑之流吗?这些当然是泸州的小吃,但是不限于此,今天我要说是五香糕。 泸州五香糕源于四川省泸州市,其前身是民间油糍粑,已有近百年的历史,冷、热均可食用,风味别具一格。而且它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宋代,不过有所区别。这个我后面说,请大家耐心看完。 泸州五香糕选用桂花、芝麻、白糖、糯米、菜油五种原料而得名。该小吃具有外焦内糯、五香俱全、化渣爽口的特点。当然当今来说缺点也比较明显,最主要的就是甜腻,这玩意你吃一点可以,吃多了肯定受不了。 不过,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,过去的人条件不好,这些东西倒是补充能量的佳品,但也不是随时可以吃,逢年过节,家里有客,甚至筵席糕点,总之分量不多,浅尝辄止,但是回味无穷。 怎么形容呢?老祖宗们知道什么好吃,千挑百选给我们留下来,但还要有克制。五香糕当初流行,一是当时身体需要,二也不是不限量,所以在补充自身需求的情况下,还能给予味蕾的刺激和享受,当然颇受欢迎。 甜食,其今天研究表明,对人大脑有好处,也有坏处,吃多了容易得一些疾病,也会让性格变迟钝。 那是因为今天的人物质丰富,什么都超标,而且好多食材本身就不健康,各种“黑科技”让人防不胜防,你说外国人传来的巧克力好吗?咖啡好吗?那些高油高脂的汉堡、炸鸡翅薯条等好吗?不好啊,但是国人也没有抨击啊。反正对自己老祖宗就无所顾忌的抨击和抛弃。 我们就像被大人宠坏了的孩子,不知道天高地厚,也没有敬畏之心,这显然是不正确的。但是你强制的去纠正,可能反噬更厉害。唯一我觉得就是把老祖宗好的部分尽量保留和延续,并且培养我们自己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。 在中国古代,最早的五香糕跟今天泸州的五香糕是有区别的,古代的五香糕是面点,发明人还是宋代一位吴姓女厨师,可惜没有留下名字,这位浦江的吴氏,就是《吴氏中馈录》的作者吴氏,800年前的江南女子,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版食谱的女厨师。 浦江吴氏对当时婺州的民间烹饪进行总结和整理,著成了这本《吴氏中馈录》。《吴氏中馈录》收于元陶宗仪《说郛》,名为《浦江吴氏中馈录》。《绿窗女史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亦载。 她的五香糕做法是: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,芡实干一分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砂仁总共一分的量,要磨得非常细,筛过,用白砂糖滚汤拌匀,上锅蒸熟。 而到了泸州则变化了,据老一辈人回忆,泸州这个五香糕是一位叫梅少堂的人发明的,在泸州民国时期名气很大,他是从自贡那边过来的,梅少堂已经过世多年,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的传人,但是五香糕在泸州是一直有人在做的。但是有人说梅少堂的五香糕才是经典,可惜我们这些后辈没办法感受了。 如今,年轻一辈不知道五香糕是何物,偶尔我们也看到街上叫卖,却不曾购买,写这篇文章到此,我突然想去回忆一下小时候吃过的味道,不能比梅先生的,也能解馋我的味道记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