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News
山寨天博网址小吃+预制菜展销会?青岛百年糖球会还能找回过去的热闹吗
,终于在正月十六结束了。还记得小时候的糖球会吗?那时候的四方街头巷尾,糖球的香甜气息弥漫整个海云庵。人头攒动的小摊上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、孩子的欢笑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春节交响曲。 如果说过去的糖球会是“淘宝天堂”,现在的它更像是“韭菜收割机”。如今再去糖球会,发现曾经的百年糖球会,已悄然变成“山寨小吃+预制菜展销会”。烤鱿鱼、炸鸡排、烤串……以及套圈这些“老演员”,占据了糖球会80%的摊位。 冷冻预制菜直接加热售卖、五花八门的网红食品比商场里还贵……3米的标摊,摊位费一天900元起步,商家不抬高价格都难回本……而昔日那些充满人情味的小摊、手工艺人、天博特色民俗表演,天博似乎都被精致的商业化运营取代了,天博成了全国小吃街的“复制粘贴”,青岛特色消失了。甚至有外地游客这样毒舌吐槽:青岛糖球会?不如改名叫全国夜市连锁青岛分会场! 老青岛人回忆,以前的糖球会,卖十三香的边唱边卖,皮影戏、耍猴的围满人……那时的糖球会,是青岛人过年必打卡的“文化地标”,更是孩子眼里的奇幻世界,捏面人、糖画、萝卜雕刻,逛一天都嫌不够。 当萝卜会、元宵会、糖球会,被硬凑成“三合一”,历史渊源模糊了,文化特色稀释了。如果问年轻人糖球会来历?十个有九个答不上!更讽刺的是,糖球会主会场连根萝卜几乎都见不着,反而是和青岛半毛钱关系没有的沿黄非遗手造大赛成了主角。 糖球会的商业化,并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过度商业化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。怀念过去的糖球会,不代表反对它的发展,而是希望它能真正焕发新生,而不是沦为一个圈钱项目。时代在发展,糖球会不能停滞不前。但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,让它不变味儿呢? 摊位费太贵,商家就得加价,最后倒霉的是消费者。如果能适当降低摊位费用,扶持本地老字号和小商贩,吸引更多真正有特色的商家,而不是一堆靠预制菜走天下的展会专业户,那糖球会才能回归它的亲民本质。 糖球会变成“预制菜展销会”,是消费者最诟病的问题之一。与其让全国各地的网红小吃占据主要摊位,不如鼓励本地传统美食摊主回归,比如曾经的老字号糖球摊、萝卜雕刻师傅、地道的元宵手工艺人,让游客能真正体验“青岛味儿”。 糖球会不应该只是个“吃吃吃”的地方,曾经的传统庙会,更多的是文化、手工艺、社交、节庆氛围。如果能重新引入传统的杂耍、非遗表演、剪纸、捏面人、皮影戏等,让糖球会不再只是商业气息爆棚,也许能吸引更多青岛人愿意带着家人、孩子再次光顾。 如今的糖球会,像极了被资本裹挟的中年人:拼命迎合潮流,却丢了最珍贵的本色。青岛人骂它,是因为爱它;吐槽它,是怕它彻底变了味。或许,糖球会需要的不是更多标签,而是找回那份纯粹热闹。毕竟,节会的灵魂,从来不是贵和新,而是人情味。